护身符或避邪符(Amulet),又称幸运符(Good luck charm)或护符匣(phylactery),是一种被认为能为佩戴者带来保护的物品。“护身符”一词源于拉丁语“amuletum”,普林尼的《自然史》将其描述为“保护人免遭灾祸的物品”。任何东西都可以用作护身符;常用的物品包括雕像、硬币、图画、植物、动物以及书写的文字。
护身符据说其非凡的属性和力量源自魔法,或能带来好运,通常属于民间宗教或异教。而主流宗教(例如基督教)中的护身符或圣物被认为若不信仰耶稣并得到神职人员的祝福,便无法拥有自身的魔力,而且据说它们也不会给心性不合的佩戴者带来任何超自然的益处。护身符和护身符的含义可以互换。护身符指的是任何能够避邪或厄运的物品。护身符通常佩戴以求保护,由耐用的材质(金属或硬石)制成。护身符和护身符也适用于纸质物品。护身符有时会与吊坠(一种挂在项链上的小巧美观的饰品)混淆。任何吊坠都可能确实是护身符,但任何其他据称可以保护佩戴者免受危险的物品也可能是护身符。
使用
护身符通常佩戴在身上(通常作为珠宝)或衣服上,放在车辆或住所中,或悬挂在牲畜周围。它们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旨在为佩戴者提供被动保护。
早在史前时期,人们就佩戴猎物的残骸(牙齿和爪子),据说它们能赋予佩戴者猎物的力量。
护身符曾用于医药,保护孕妇免受邪眼侵扰,例如肉豆蔻,可作为爱情护身符,并可抵御各种疾病。护身符的理念源于万物有灵论,认为魔法力量作用于人,人可以用护身符来化解。
护身符在所有文化中都广为人知。自石器时代以来,人们就使用贝壳、珍珠以及琥珀、角质或骨质材料(林德霍尔曼护身符)、化石和水晶等特殊矿物作为护身符。在凯尔特人定居点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抛光、穿孔的头骨碎片(护身符?)。
对阿拉伯人来说,护身符是一种小皮袋,或者说——尤其是在也门的金属加工中——一种用金属(通常是银)制成的护身符容器,上面装饰着精美的饰品,缝入或镶嵌着写有《古兰经》章节或魔法符号的纸张。它们传播着伊斯兰教的祝福力量巴拉卡(Baraka)。一个类似的银质护身符容器里装有法兰克福银铭的银箔,这件铭文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上面用古罗马草书刻着一段源自基督教的拉丁文避邪文字。在民间,有色金属,尤其是铜和黄铜,具有类似护身符的积极功效。
萨尔茨堡大学图书馆的 Codex M III 3(一份可追溯到 1460 年左右的手稿集)中描述了一种护身符的制作,该护身符旨在将疾病从人类传播给家犬(从疾病移植的意义上来说)。
人们对护身符具有医疗功效的信仰在欧洲盛行,尤其是从近代到 17 世纪,这在帕拉塞尔苏斯、马尔西利奥·费奇诺、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帕和乔达诺·布鲁诺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形状
护身符可以是宝石、硬币、印记、图画、吊坠、植物、动物、手势等。
每个星座都有一种相关的宝石作为护身符,但这取决于习俗。
宗教符号常常扮演着这种角色,无论是神像,还是象征神性的符号(例如基督教的十字架或古埃及的荷鲁斯之眼)。有时,甚至文字也可以用来驱赶邪恶或厄运,例如“vade retro, satanas”(拉丁语,意为“走开,撒旦”)。
护身符也与恶魔学和巫术有关,人们认为倒十字或五角星有助于与恶魔交流。
古埃及
护身符(meket)在古埃及人中广泛使用,无论健在还是已故。它们被用来保护自己,并作为“……重申宇宙根本公平”的一种方式。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护身符来自前王朝时期的巴达里时期,并一直延续到罗马时代。
孕妇会佩戴描绘塔沃里特(Taweret,分娩女神)的护身符,以防流产。人们相信,狮头侏儒身的贝斯神是儿童的保护神。产后,母亲会取下塔沃里特护身符,戴上新的贝斯护身符。
护身符上刻有特定的符号,其中最常见的是安卡(ankh)和荷鲁斯之眼(Eye of Horus)。荷鲁斯之眼代表着托特神赐予荷鲁斯的新眼,用来替代他在与荷鲁斯叔叔赛特的战斗中被毁掉的旧眼。护身符通常被制成象征神灵、动物或象形文字的图案。例如,常见的护身符形状——圣甲虫——是神凯布利(Khepri)的象征。
这种护身符最常见的材料是一种被称为埃及彩陶或 tjehenet 的陶瓷,但护身符也可以由石头、金属、骨头、木头和黄金制成。含有文字的护身符是另一种常见的护身符形式。
与美索不达米亚人一样,古埃及人对魔法和医学没有区别。事实上,对他们来说,“……宗教是实现魔法治疗的强大而合法的工具”。每种疗法都是实用医学与魔法咒语的互补结合。治疗蛇咬的魔法咒语是已知最古老的埃及魔法疗法。
埃及人相信疾病既源于超自然原因,也源于自然原因。疾病的症状决定了医生需要祈求哪位神灵来治愈疾病。
医生的费用极其昂贵,因此,在大多数日常事务中,普通埃及人会依赖那些并非专业医生,但拥有某种医疗培训或知识的人。这些人中包括民间治疗师和预言家,他们可以接骨、助产、开草药治疗常见疾病,以及解梦。如果没有医生或预言家,普通人会自行施展法术,无需他人协助。人们将法术和咒语牢记于心以备后用,这在当时或许很常见。
古希腊和罗马
护身符在古罗马社会尤为盛行,它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并与罗马宗教和魔法密不可分(参见“希腊罗马世界的魔法”)。护身符通常不属于正常的宗教体验范畴,但也有观点认为某些宝石与神灵之间存在关联。例如,朱庇特象征着乳白色的玉髓,太阳象征着太阳,火星象征着火星,谷神星象征着绿碧玉,而巴克斯象征着紫水晶。佩戴护身符是为了赋予佩戴者神灵的力量,而非出于任何虔诚的动机。护身符的内在力量也体现在其他带有铭文的护身符上,例如“vterfexix”(utere fexix),意为“祝佩戴者好运”。护身符盒也可以用来祈福,例如在英国诺福克郡塞特福德宝藏中发现的一个金盒,里面装着硫磺,据说硫磺具有避邪的功效。孩子们会佩戴护身符(bullas)和月牙(lunulas),并佩戴名为“Crepundia”的护身符链来祈福。
近东护身符
在古代晚期,用银、金、铜和铅制成的扁平金属片护身符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及其邻近国家(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和伊朗)也很流行。通常,它们被卷起来,放在一个带环的金属容器中,用项链佩戴。它们用针刻上各种咒语、引文以及对上帝之名(四字神名)的引用。大多数护身符是用各种阿拉姆语(犹太阿拉姆语、撒玛利亚阿拉姆语、基督教巴勒斯坦阿拉姆语、曼达语、叙利亚语)和希伯来语书写的,但有时也与希腊语结合使用。
中国、韩国和日本
在中国,道教专家发展了一种名为“福禄”的特殊书法风格,据说它能够驱邪避灾。在日本,类似的护身符被称为“御福”。“护身符”是五福护身符。在韩国,它们被称为“符箓”(부적),即使在韩国道教仪式的传统中,它们也通常被装在小锦囊中,供人随身携带。
亚伯拉罕宗教
在古代和中世纪,大多数东方的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都相信护身符或受祝福之物具有保护和治愈的力量。许多异教也信奉石头崇拜。这些民族使用的护身符主要分为三类:随身携带或佩戴的护身符、悬挂在病患床上或床头的护身符以及药用护身符。第三类护身符又可进一步分为外用护身符和内用护身符。例如,外用护身符可以放在浴缸中。
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有时也会在危急时刻将他们的圣书当作护身符使用。例如,卧床不起的重病患者会将圣书放在床下或垫子下。
犹太教
犹太传统中护身符种类繁多,许多博物馆都收藏着所罗门时代的护身符。由于犹太教禁止偶像和其他雕刻图像,犹太护身符更注重文字和名称。犹太护身符的形状、材质和颜色并不重要。带有文字的护身符包括银卷轴(约公元前 630 年)、柴项链(Chai 项链也用于表明犹太人的身份),以及在羊皮纸或金属(通常是银质的)上刻有犹太教诸神之名的铭文,例如 ה(他)、יה(YaH)或 שדי(Shaddai)。然而,与之相反的例子包括哈姆萨(Hamsa,人手的轮廓)和所罗门印章。
在中世纪,迈蒙尼德和谢里拉·高恩(以及他的儿子海·高恩)反对使用护身符,并嘲笑“护身符作家的愚蠢行为”。然而,其他拉比却赞同使用护身符。
当地围绕婴儿出生的传统通常包括佩戴护身符,以抵御魔鬼、邪眼或莉莉丝之类的恶魔。所谓的“奇迹拉比”(Ba’al Shem)负责书写护身符,并念诵上帝和守护天使的名字。助产士也会制作护身符,通常装满草药,以保护母亲和她们年幼的孩子。在德国南部、阿尔萨斯和瑞士部分地区,犹太男孩在割礼仪式(Brit Milah)时会佩戴纺织颈带或项圈。这些颈带上的硬币或珊瑚石旨在分散邪眼对男孩的视线,从而起到一种保护作用。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有些人认为门柱经卷和经文匣是护身符,但其他人不同意。
拉比兼卡巴拉学者纳弗塔利·科恩(Naphtali Cohen,1645-1719)据说是一位擅长使用护身符进行魔法的专家。他被指控引发了一场火灾,烧毁了自家住宅,并烧毁了法兰克福整个犹太区。他被指控为了测试护身符的威力而阻止人们用常规方法灭火;他因此被监禁,并被迫辞职离开法兰克福。
基督教
在基督教中,定期去教堂、经常领受圣餐、研读圣经以及坚持不懈的祷告生活被认为是抵御邪灵影响的最佳方法。天主教、东正教、东正教、路德宗、圣公会和五旬节派等基督教教派认为,只有基于对三位一体上帝的坚定信仰和虔诚奉献,才能以恰当的方式使用圣礼,而非基于任何赋予圣礼的魔法或迷信。在这方面,祈祷布、圣油、念珠、绳索、圣衣、圣牌和其他虔诚的宗教用品,其力量并非仅仅源于其本身的象征意义,而是源于教会奉耶稣之名所赐的祝福。
自早期教父时代以来,十字架及其相关的标志一直是基督徒用来抵御邪恶的关键圣礼之一;因此,许多基督徒佩戴十字架项链。康拉德二世(1024-1039)的帝国十字架象征着十字架对抗邪恶的力量。
圣本笃勋章是天主教、路德宗和圣公会等基督教传统中与本笃会精神相关的著名护身符,其内容包括驱除撒旦的“Vade Retro Satana”咒语。这枚勋章至少自18世纪就开始使用,并于1742年获得教皇本笃十四世的批准。后来,它成为罗马仪式的一部分。
几位基督教圣徒都曾撰文论述圣水具有驱邪的力量;因此,在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东正教、路德宗和圣公会)中,圣水不仅用于主日的洗礼圣事,也用于家庭的灵修。阿维拉的圣德肋撒是一位教会圣师,她曾报告自己见到耶稣和玛利亚的异象,她坚信圣水的力量,并写道她曾成功地运用圣水抵御邪恶和诱惑。
天主教平信徒不得进行庄严的驱魔仪式,但他们可以使用圣水、圣盐和其他圣物(如圣本笃奖章或十字架)来避邪。
一些天主教圣事被认为能够抵御邪恶,因为它们与特定的圣人或大天使有关。大天使圣米迦勒的圣衣是一件罗马天主教的虔诚圣衣,与撒旦的主要敌人大天使米迦勒有关。教皇庇护九世曾祝福这件圣衣,但它最初是在教皇利奥十三世时期正式批准的。这件圣衣的形状有些独特,由两部分布组成,形似一面小盾牌;一部分由蓝色布料制成,另一部分由黑色布料制成,其中一条带子也是蓝色的,另一条带子是黑色的。圣衣的两部分都刻有著名的大天使圣米迦勒屠龙的图案,以及铭文“Quis ut Deus?”,意为“谁能像上帝?”。
自 19 世纪以来,虔诚的西班牙士兵,特别是卡洛斯党部队,一直佩戴着带有耶稣圣心图像和 detente bala(“停止,子弹”)字样的臂章。
早期埃及基督徒制作带有经文引文的护身符,尤其是福音书的开篇、主祷文和诗篇第91篇。这些护身符从古代晚期(约公元300-700年)流传至今,大部分来自埃及。它们以希腊语和科普特语写在纸莎草纸、羊皮纸和其他材料上,用于治疗身体疾病和/或保护人们免受恶魔侵害。
一些信徒,尤其是希腊东正教信徒,会佩戴 filakto,这是一种东方基督教的圣物,可以别在衣服上以驱赶撒旦。
伊斯兰教
在伊斯兰教中,使用护身符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在许多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约有10%的人口佩戴护身符。一些圣训谴责佩戴护身符,一些穆斯林(尤其是萨拉菲派)认为护身符和护身符在伊斯兰教中是被禁止的,佩戴它们是偶像崇拜(shirk)。另一些圣训支持使用护身符,一些穆斯林教派认为护身符是“允许的魔法”,通常在某些条件下使用(例如,佩戴者相信护身符只能通过真主的旨意才能发挥作用)。许多穆斯林并不认为用来抵御邪眼的物品是护身符;这些物品通常被存放在家中而不是佩戴。佩戴护身符的例子包括项链、戒指、手镯、硬币、臂章和护身符衬衫。在伊斯兰教中,它们也可以被称为“哈菲兹”(hafiz,意为保护者)或“喜马拉雅”(himala,意为吊坠)。
护身符(Amulet)与“护身符”(talisman)一词可互换使用。护身符通常用于佩戴以求保护,通常由金属或硬石等耐用材料制成。护身符也指纸质护身符,但“护身符”(talisman)一词通常用于描述这些不太坚固且通常个性化的形式。在穆斯林文化中,护身符通常包含经文,尤其是祈祷文、《古兰经》经文、圣训(记录早期伊斯兰教的口述历史)和宗教叙事,以及宗教名称。“安拉”(Allah,上帝)一词尤其受欢迎,因为许多人认为触摸或看到它可以避邪。上帝的九十九个名字,以及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及其同伴的名字也被使用。先知和宗教人物的名字被认为将佩戴者与被命名的人联系起来,保护佩戴者。这些人物的书面故事也被认为是有效的,有时还会配上宗教人物的图像或与之相关的预兆。受青睐的人物包括所罗门、阿里·本·阿比·塔利卜及其儿子哈桑和侯赛因,以及以弗所的七个沉睡者。宗教手册有时也承诺阅读这些手册的人将免受恶魔和精灵的侵害。避邪经文甚至可能被融入到服装中。武器上也可能刻有被认为具有保护力量的宗教经文。在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时期,记载着《古兰经》引文、先知预言和神圣符号的卷轴十分常见,战斗时佩戴的塔维兹(ta’wiz)上也刻有诸如“胜利来自真主,征服近了”(《古兰经》61:13)之类的《古兰经》经文。塔维兹中包装的经文通常是公众使用时预先制作好的,但有文化的佩戴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更改经文。尽管受到一些教派的批评,但逊尼派穆斯林被允许佩戴 ta’wiz,只要这能有意识地加强他们与真主的联系,而不是源于 ta’wiz 本身可以治愈或保护的信仰。
占星符号也曾被使用,尤其是在中世纪时期。这些符号包括源自希腊星座图的黄道十二宫符号,在十二至十四世纪的中东地区尤为流行。穆斯林艺术家还根据行星的占星特征,将行星拟人化,并描绘了一颗名为“Al Tinnin”或“Jauzahr”的假想隐形行星。人们相信,装饰有这些占星符号的物品具有护身符般的力量,可以守护一切。
抽象符号在穆斯林护身符中也很常见,例如所罗门印章和佐勒菲卡尔(前文提到的阿里之剑)。另一个常用来避邪的护身符是哈姆萨(意为“五”),又称“法蒂玛之手”。这个符号起源于伊斯兰教之前,早在布匿时代就已为人所知。
在中亚和西亚,人们传统上将护身符(通常是三角形的包裹,内含神圣的经文)佩戴在婴儿和幼儿的衣服上,以保护他们免受邪眼等力量的侵害。三角形护身符图案也经常被编织在东方地毯上,例如基里姆地毯。地毯专家乔恩·汤普森解释说,编织在地毯上的这种护身符并非一个主题:它本身就是一个护身符,它的存在赋予了人们保护。用他的话来说,“地毯上的图案具有物质性,它能产生一个能够与其他看不见的力量相互作用的力场,而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伊斯兰护身符的物质性
在伊斯兰世界,护身符的材质成分和图案内容对于其避邪功效至关重要。护身符的首选材料是宝石和半宝石,因为这些材料固有的保护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天然稀有性、货币价值和象征意义。在半宝石中,红玉髓(’aqiq)通常最受青睐,因为它被认为是穆罕默德的宝石,据说穆罕默德右手小指上佩戴着镶嵌在银中的红玉髓印章。此外,玉石和碧玉等材料被认为具有保护和药用功效,包括确保战斗胜利、防雷和治疗内脏疾病。有时,护身符会结合不同的材质以达到多重保护效果。例如,玉石和红玉髓的组合象征着生育能力和胚胎发育。红玉髓微红透亮的色泽似血,与真主创造人类时凝结的血块遥相呼应(《古兰经》96:2)。此外,护身符上经常镌刻着《古兰经》中反复出现的避邪经文,赞美真主是安全和力量的终极赐予者,也是《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提供者。
小型伊斯兰护身符
中世纪地中海伊斯兰世界制作的小型护身符包括用木版印刷或模具(塔什)印制的祈祷文。通过折叠,这些微型纸质护身符的尺寸通常会进一步缩小,以便装入微型可佩戴的盒子或管状吊坠盒中。然而,在其他情况下,这些保护性物品仍然完全保留了书籍的格式,成为微型《古兰经》,并由发光的金属盒保护。
多伦多阿迦汗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埃及木版印刷护身符,制作于公元十世纪或十一世纪。这件护身符上印有7.2 x 5.5厘米的微小墨迹。其文字的最后一行是《古兰经》中的一段经文:“真主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古兰经》20:46)因此,在真主作为保护者的理念与护身符作为包裹和传递这种神圣能量的物质物品之间产生了一种张力。早期穆斯林最初使用护身符和法宝来祈求真主。在这方面,这些早期的伊斯兰护身符与拜占庭、罗马、早期伊朗和其他前伊斯兰时代的巫术截然不同,这些巫术针对的是恶魔力量或亡灵。护身符的主要功能是避邪避灾、驱除“邪眼”和精灵。它们意在促进健康、长寿、生育和力量。尽管存在地域差异,但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使用了独特的文字和符号词汇。这些词汇可以以多种组合形式出现。这些护身符的关键元素在于其所使用的“魔法”词汇和对《古兰经》的严格诠释。这些护身符的地域差异各不相同,但它们都通过《古兰经》铭文、穆罕默德的图像、星座和宗教叙事联系在一起。这类经文护身符最初被放置在一个铅盒中,盒内刻有“surat al-Ikhlas”(《古兰经》第2卷第1-4节),这是一段教导信徒宣扬真主神圣性的经文。正如各种木刻印刷护身符所见,铅盒应该带有耳片,以便将小包装缝在衣服上或悬挂在主人身上。这些不起眼的容器很可能是密封的,因此,如果持有者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非序列号的手写护身符,他们就无法看到里面印刷的内容。
佛教
中国西藏
藏传佛教徒拥有多种护身符、萨满法器和法器,包括金刚杵、铃铛以及各种随身护身符。藏传佛教徒将祈愿文写在羊皮纸卷轴上,放在转经轮内,然后旋转转经轮,每旋转一圈,就念诵一遍转经轮内的所有偈语。
泰国
泰国人信仰佛教和万物有灵,因此也拥有种类繁多的护身符,即使在今天,这些护身符仍然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和使用。对魔法的信仰深深植根于泰国文化、宗教信仰和民间迷信之中,这反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仍然可以看到护身符和魔法仪式的普遍使用。一些较为常见的护身符当然包括佛教供奉牌位,例如帕崇迪佛像,以及上师僧币。但泰国拥有极其丰富的魔法传统,成千上万种不同类型的护身符和神秘符咒随处可见,从符咒卷轴到亡灵法术“Ban Neng Chin Aathan”(使用“hoeng prai”鬼魂,指非正常死亡、尖叫或其他异常早逝情况的人)的骨头或肉体,将死者的灵魂复活,以灵魂的形式寄宿在骨头中,帮助主人实现他们的目标。现存的泰国佛教护身符清单本身就值得研究一辈子,事实上,许多人毕生致力于研究和收藏它们。泰国护身符在泰国民众和外国人中仍然非常受欢迎,近年来,外国游客对泰国佛教护身符的兴趣激增,使其成为世界各地众所周知的话题。护身符的价格从几美元到数百万美元不等。由于巫术服务以及珍稀大师级护身符收藏者可以赚取丰厚的利润,因此也存在着伪造市场,这确保了业内专家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由于假货泛滥,收藏家需要能够信赖的专家来获得真正的护身符,而不是出售假货。
其他文化
护身符因其起源的时间和地点而千差万别。在许多社会中,宗教物品被用作护身符,例如,源自古代凯尔特人的三叶草(如果有四片叶子)象征着好运(爱尔兰酢浆草除外,后者象征着基督教的三位一体)。
在玻利维亚,神灵埃克科 (Ekeko) 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护身符,人们应该向其供奉至少一张钞票或一支香烟,以获得财富和福祉。
在印度、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的某些地区,人们传统上相信豺狼角能够实现愿望,并在丢失后自动回到主人身边。一些僧伽罗人认为,豺狼角可以让持有者在任何诉讼中刀枪不入。
美国原住民鬼舞运动者穿着鬼衬衫来保护自己免受子弹的伤害。
在菲律宾,护身符被称为“agimat”(阿吉玛特)或“anting-anting”(安廷安廷)。根据民间传说,最强大的“anting-anting”是“hiyas ng saging”(香蕉珍珠或宝石)。“hiyas”必须来自成熟的香蕉,并且只在午夜时分出现。在完全拥有这枚“agimat”之前,人们必须与一种名为“kapre”(卡普雷)的超自然生物战斗。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它的真正主人。在圣周期间,信徒们会前往巴纳豪山(Mount Banahaw)为他们的护身符补充能量。
Spread the love
Share:
Google+